佳木斯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
发布者:区发改局   发布日期:2023-01-29 15:47:53   浏览次数:12511

目 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3

(一)发展现状3

(二)面临形势6

二、总体要求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9

四、主要任务10

(一)建设推广现代测绘基础设施10

(二)完善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11

(三)建设新型基础测绘数据体系13

(四)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15

(五)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16

五、保障措施19

(一)强化统筹管理,完善协同机制19

(二)推动科技创新,优化队伍建设19

(三)保障经费投入,提高使用效能19

(四)加大测绘宣传,促进合作交流20

(五)增强保密意识,保障信息安全20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黑龙江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基础测绘工作现状及“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覆盖佳木斯市域,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

(1)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深入实施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战略,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强市、实现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全面完成了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成果应用等重点任务,全市基础测绘数据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测量标志点定期巡查与维护。由于测量标志维修经费缺乏、维护体制滞后以及公众保护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测量标志年久失修,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我市现存的控制点有一等水准点108个、二等水准点188个、四等水准点100个;三角点273个;B级GNSS控制点33个、C级GNSS控制点8个、E级GNSS控制点20个。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对丰富。我市生产了种类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提高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覆盖率。2012年测绘了中心城区320 km2范围内 1:500比例尺地形图和1700km2范围内1:2000比例尺地形图;2017年完成桦南县城区20km2范围内1:1000比例尺地形图;2013年制作190km2的0.1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2013年制作194km2范围内1:1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2216km2范围内1:2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2013年对中心城区进行了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获取了190km2的实景三维模型数据。2019年制作郊区187个村屯40km2的0.05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及1:500比例尺地形图。

2009年完成中心城区1:500比例尺综合管线图测绘,测绘范围东至长江巷、西至西出口、南至南岗村、北至松花江,覆盖面积43km2,管线长度1719.9km,绘制了DWG格式综合图674幅、专业综合管线图4518幅,建成了集给水、排水、燃气、热水、供电、路灯、信号、热力通讯、电力通讯、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电视、铁通、佳通信号、监控、共通、城管等数据为一体的综合管线数据库。

基础测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服务范围日趋广泛,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地下管线普查等重点项目提供基础测绘服务与保障。编制了佳木斯市行政区划地图、影像图等不同形式的地图,并向政府各部门提供,极大满足了政府管理决策的需求。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日趋旺盛,基础测绘生产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测绘基准体系尚未完善。现存测绘成果测绘基准未完全统一,测绘成果无缝衔接存在一定困难,区域内控制点数量尚不能满足基础测绘生产的需要,密度有待提高;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不够丰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大部分为“十二五”期间形成,“十三五”期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投入较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较差,需要增加数字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等产品的类型和覆盖范围,建立数据更新机制,提高数据成果的现势性;

信息资源共享未达到联合联动。许多部门应用测绘地理信息不广泛,全市地理信息融合水平有待提高,共享机制体制亟待创新,数据统筹能力亟待加强,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应急测绘保障服务需要进一步强。需制定应急测绘保障预案,提高快速响应能力,为准确掌握灾情险情、科学指挥决策、有效实施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服务保障。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面对新时代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市基础测绘规划工作要顺应新时期机构改革发展变化需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做好“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工作。

新时代定位赋予基础测绘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相适应的一系列国家战略部署正在陆续实施。人类社会迈入高度数据化和信息化进程,基础测绘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等的结合程度前所未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正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思想文化建设扎实开展。

自然资源管理职责对基础测绘提出新要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国家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切实履行“两统一”职责(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展,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测绘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测绘工作既要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履行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同时也要落实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好保障服务的法定职责,进一步发挥“两服务、两支撑”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迭代发展为基础测绘带来新机遇。测绘基准体系向平面、高程、重力三网结合的方向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向更加可靠、更高精度及更好可用性的方向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通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融合趋势持续加深加强。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卫星、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扫描等新装备新技术迭代发展,产业跨界融合日趋频繁。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信息技术等的集成应用逐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主流支撑技术。地理信息数据自动化、智能化采集与处理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迭代发展,不断催生测绘地理信息新装备、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创新驱动能力,给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

社会发展和信息安全对基础测绘提出新挑战。面向城市大脑和重要工程建设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内容、个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面向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体系建设和共享应用需求,研究制定覆盖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分发应用和服务全链条的标准体系。基础测绘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实现信息安全和最大利益共享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挑战之一。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体系发展速度加快,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的应用要求更高,在全市测绘地理信息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基础测绘事业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建设新型测绘服务体系,大幅提高基础测绘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紧密围绕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两服务、两支撑”这一根本定位,即支撑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新型测绘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新格局,助力佳木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体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二)基本原则

依法履职,保障安全。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所赋予的职责,优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测绘统一监管。持续推进“多测合一”,简化服务流程。健全地理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加强基础测绘规划管理,统筹推进市县规划,衔接省级规划,形成部门协作、市县联动的协同机制,建设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基础测绘管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协同创新平台,加大新技术应用推广力度,加强基础测绘在数据获取、成果生产、服务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推动测绘朝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需求牵引,强化服务。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提升基础测绘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决策支持、自然资源管理、社会公众应用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测绘基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全面提升基础测绘核心供给能力、支撑保障能力和行业监管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治理现代化和生态文明保护提供支撑。

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测绘基准服务水平。加强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复测和测量标志维护更新,为城乡发展提供高精度、统一和可靠的测绘基准服务。

进一步增强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构建全覆盖、高精度、高频次、立体化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提供精度更高、质量更优、更新更快、内容更全、方式更便捷的地理信息产品。

进一步强化测绘高质量支撑服务效能。健全应用服务链条,拓展应用服务范围,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体系,为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

四、主要任务(一)建设推广现代测绘基础设施

统筹测绘基准基础设施资源,持续优化测绘基准观测网络,建立测绘基准服务平台,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测绘基准数据获取、处理与服务体系。定期开展测绘基准常态化维护,提升测绘基准服务能力。

测绘基准常态化维护。加快全市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开展区域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复测与加密;完善测量标志保护机制,制定测量标志维护方案;联测本辖区控制点,增加点位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网形。每年进行一次测量标志维护保管工作,有序推进控制点查勘、恢复、补充。

测绘基准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全市统一的测绘基准,完成对现有坐标系的改造升级。按照国家启用,做好我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工作。推进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信息成果的应用,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测绘基准服务。

专栏1建设推广现代测绘基础实施专项任务分解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周期

指标属性

1

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复测和加密

2021-2025

约束性

2

永久性测量标志维护

2021-2025

约束性

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

2021-2025

约束性

(二)完善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面向国家、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战略部署、重大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求,加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获取,持续开展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数据等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和基础测绘数据库动态维护,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联动更新机制,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度和现势性,保障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数据成果精度,缩短数据获取周期,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增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

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在省级统筹下,完善全市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机制。通过省级卫星遥感影像服务平台获取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满足我市各部门对卫星遥感影像的应用需求。开展中心城区范围0.05m分辨率的航空摄影。

数字正射影像制作与更新。根据获取的高分辨率航空摄影数据完成中心城区1:2000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根据需求同步进行更新。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联动更新。开展中心城区(东起建国镇、西至西出口、南起四丰山、北至松花江)1:5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修测,开展中心城区以外范围内的1:2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修测,采用定期更新和实时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手段,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频率,实现由全要素统一更新向分要素侧重更新转变。更新地形图的同时,考虑电子地图的更新(道路、小区以及地名),为全市及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底图。构建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交通、管线和管理单元等市级框架地理实体数据,与省级地理实体数据开展联动更新。

城市地下管线更新维护。深化地下管线更新维护工作,对中心城区未开展区域进行地下管线采集,实现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数据全覆盖;继续实施已开展区域地下管线成果更新维护,及时跟踪新增地下管线建设,加强属性信息采集,完善数据标准,构建包括自来水、燃气、电力、通信、排水等主要地下管线的数据库。

专栏2完善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专项任务分解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周期

指标属性

1

开展中心城区0.05m分辨率的航空摄影获取

2023-2025

预期性

2

开展中心城区1:2000数字正射影像测制和更新

2023-2025

预期性

3

中心城区范围1:500地形图更新修测 

2022-2025

约束性

4

中心城区之外范围1:2000地形图更新修测,采用三维模型立体测图

2023-2025

约束性

5

开展中心城区地下管线采集与更新

2021-2025

预期性

6

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市县联动更新

2021-2025

预期性

(三)建设新型基础测绘数据体系

开展地理国情专题监测,初步构建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支撑业务体系,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统一定位、调查监测、数据管理和质量保证等全方位服务。以高精度三维基础测绘成果为基底,整合集成各类自然资源数据,统筹建成实景三维佳木斯,全面支撑智慧佳木斯建设。

地理国情专题监测。以地理国情普查现状及历史成果为基础,结合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进行全市地理国情要素变化监测,形成能够反映市域内自然资源变化趋势的全要素监测成果。面向市县两级监测需求,动态跟踪生态空间、大地形变等变化情况,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专题监测,加强市县监测业务协同与成果应用共享推广。

实景三维数据库构建。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中要求“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城市层面的实景三维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构建城市层面的实景三维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应用服务系统”。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等数据,构建全市三维地形场景。完成城市基础模型建设,构建实景三维佳木斯数据库。

实景三维佳木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实景三维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应用服务系统,实现多类型、多尺度三维数据汇聚管理,借助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实现重点区域多源数据的混合现实与实时动态展示,为宏观决策、城市管理提供实景、实体等多层次的三维场景数据及功能服务。

专栏3建设新型基础测绘数据体系专项任务分解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周期

指标属性

1

加强监测业务协同与成果应用共享推广

2021-2025

预期性

2

建设城市级三维基础模型

2021-2025

预期性

3

建设实景三维佳木斯服务平台

2021-2025

预期性

(四)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面向“数字龙江”“智慧社会”等战略部署要求,完善我市自然资源数据基底,全面推进佳木斯市县平台一体化建设,构建资源丰富、服务智能、安全可控的新一代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政务信息化新模式,深化市级行业部门横向共享和市区县纵向互通机制。围绕数据更新、功能提升、服务覆盖和集约化建设,扩充全市时空大数据集内容,拓展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渠道,持续提升时空信息云平台服务能力。协同“天地图·黑龙江”省节点,推进“天地图·佳木斯”市县节点一体化建设。

时空大数据整合。持续汇聚和扩充基础时空数据、行业专题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网络开放数据等资源,形成面向服务的二三维一体、时间长序列、属性多模态、空间多尺度的时空大数据集并动态更新维护。加强时空大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搭建分布式时空大数据仓库和中台,实现时空大数据快速归集、多源聚合和高效管理,构建市县协同的佳木斯时空大数据管理体系。

智慧佳木斯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建设智慧佳木斯时空信息云平台,面向智慧城市管理和自然资源业务,通过构建符合业务逻辑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服务实现实时动态的精准服务能力,建立智能的服务与应用系统。研发时空大数据可视化表达、情势分析、智能解译、变化监测、决策支持等系统。建立智慧佳木斯和智慧县区之间数据分级管理、高效共享、协同服务机制。

“天地图·佳木斯”市县节点一体化建设。指导区县完成本区域天地图节点建设,实现市县节点与省级节点一体化,构建“天地图·佳木斯”市县架构统一、风格统一,形成以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界面样式为基本特征的统一在线服务功能体系。整合“天地图·佳木斯”和区县天地图数据资源,构建以融合更新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市(县)级节点数据联动更新体系,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数据资源。结合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展特色化示范应用。

专栏4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专项任务分解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周期

指标属性

1

更新维护时空大数据集

2021-2025

预期性

2

建设智慧佳木斯时空信息云平台

2021-2025

预期性

3

“天地图·佳木斯”运行维护

2021-2025

预期性

(五)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创新基础测绘服务方式和产品形式,推动基础测绘公共公益服务信息化、现代化。丰富地图特色产品,加快互联网、移动端等领域的地图应用产品开发应用,构建需求导向型、形式多样化、领域覆盖广的专题特色地图体系。拓展地理信息服务范围,提升基础测绘成果应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保障体系建立。按照省级规划统一部署,加强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更新,切实提高地理信息和服务数据的现势性,协同推进县级节点数据整合与更新,形成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提升地理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强化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协同应用,将行业对测绘共性需求纳入基础测绘建设与更新范畴,建立测绘与其他行业的工作协同机制。积极促进市-县协同测绘,解决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提升基础测绘生产能力。加强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建设,优化基础测绘人才队伍,升级完善基础测绘技术装备,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引进与消化吸收,强化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规模化测绘生产能力。

公益性地图服务供给。持续开展标准地图和政务工作用图编制与更新工作,编制特色专题地图,实施辅助决策地图联动更新,更好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

“多测合一”改革。根据《佳木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工作方案》和《佳木斯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持续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体制机制改革,依据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的原则,整合各审批环节的测绘事项,逐步统一相关要求、技术标准,统一测绘成果数据结构、格式,建设“多测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测绘成果共享互认机制,实现部门之间实时调用、测绘成果前后环节数据共享。

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大我市应急测绘保障基地建设,提高应急测绘数据实时获取、快速处理、应用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应急测绘演练机制,打造一支技术先进、素质过硬、覆盖市县的应急测绘保障队伍。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完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为指导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准确地理信息数据保障。

专栏5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专项任务分解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周期

指标属性

1

优化基础测绘人才队伍,升级完善基础测绘技术装备

2021-2025

预期性

2

标准地图和政务工作用图编制与更新工作,编制特色专题地图

2021-2025

预期性

3

“多测合一”改革

2021-2022

约束性

4

完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

2021-2025

预期性

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管理,完善协同机制

强化基础测绘分级管理职能,健全基层基础测绘管理机构,落实基础测绘管理制度,实现全市基础测绘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测绘计划管理,完善计划管理联动机制,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指标体系,发挥规划对年度计划编制、项目预算和投资安排的约束引导作用。强化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监督管理,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水平。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减少重复投入。

(二)推动科技创新,优化队伍建设

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加大测绘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力度,完善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发挥企业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人才强测”战略,推进科技人才规模稳步增长,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围绕新型基础测绘,提高测绘企业准入门槛,加强岗位技术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装备先进、保障有力的基础测绘队伍。

(三)保障经费投入,提高使用效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等规定,将市级基础测绘投入纳入政府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创新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基础测绘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经费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发挥绩效评估对推动基础测绘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确保资金投入合法合规、安全高效。

(四)加大测绘宣传,促进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测绘服务宣传,通过网页、微信、报刊等多种形式,结合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突出基础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提高社会对测绘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高新企业协同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装备建设,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研究,共同推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五)增强保密意识,保障信息安全

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要求,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保密检查和保密教育工作,定期对测绘从业人员开展保密培训,建立基础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制度,明确监督检查职责。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规定,推进国产基础软硬件设备应用,采用国产密码、数字水印、区块链、地理信息安全评估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提高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保障地理信息安全。